close

DSC_2152  

【媽咪寶貝雜誌】  2014年5月刊   林嬪嬙採訪   劉權毅醫師

媽咪發現剛出生小寶寶身上有一小片青灰或紅色胎記,到底需不需要進一步檢查?什麼樣的胎記要特別小心?家長應該如何觀察和警覺?而有些胎記長在臉上,這類「黑半臉」的胎記又該如何處理呢?

 

胎記會遺傳嗎?

延吉美皮膚科診所劉權毅院長表示,胎記其實是民間說法,只要從小出現在身上,中國人便稱它為胎記(英文birthmark),但是醫學上並無此名詞,因為我們對於是否一出生就有,或幼稚園、小學才出現,比較難準確判定。

 

胎記的定義應該是指先天性,即一出生就有,或出生沒多久出現,胎記有可能因為寶寶發育出問題而造成。如果出生很久,例如到國、高中才有,就不算是胎記,像是貝克氏母斑 (Becker’s nevus)就不屬於出生就有的胎記。

 

從醫學角度看,所謂的胎記是包羅萬象,最常見有蒙古斑和鮭魚色斑。胎記類型多達十幾種,有些會遺傳,有些完全不會,也有胎記可能遺傳,可能不會遺傳,但絕大多數並不會遺傳。

 

什麼是色素型、血管型胎記?

◎色素型胎記

來自色素細胞(例如黑色素細胞)就稱為色素型胎記,是最常見的胎記,主要類型包括:

1.蒙古斑(mongolian spot):媽媽都很清楚蒙古斑就是胎記,台灣大部分小朋友一出生就有,最常出現在屁股(也可能在背部、肚子),呈青灰色、可大可小的斑塊。有色人種發生蒙古斑機率較高,包括黑人、亞洲人,而有報導指蒙古斑有家族傾向。

 

蒙古斑約在四歲左右開始慢慢消退,多在小學完全消失,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任周琪表示,蒙古斑在孩子長大後會消退,並不需要治療,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,媽媽不必太擔心。

 

2.咖啡牛奶斑

也是可大可小的斑,小的可能只呈現點狀,大的可能一整片,呈現淺褐色或咖啡色,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,包括腿、肚子、身體、手臂等,劉權毅醫師表示,假如只是一兩個,可不需處理,如果很多,就要檢查看是否有其他問題,例如神經纖維瘤第一型(是一種遺傳性疾病,身體會有許多異常,最早表現就是出現咖啡牛奶斑)

 

3.先天性色素母斑(先天的痣)

要特別注意的是大部分的痣都是後天慢慢形成,但是有些寶寶一出生或出生沒多久,就發現身上有痣,這是屬於先天的痣,先天的痣可能是胎兒身體發育過程中,某個地方出問題所導致,例如調控基因錯亂造成。先天母斑有可能大到20公分,但是並不常見,如果小於10公分,發生機率約在萬分之五;大於10公分的機率更小,大概是百萬分之一。

 

一旦有,也不需太擔心,假如一小顆,且無特別病變,只要觀察即可,但若是巨大型(超過20公分以上)的先天母斑,以後可能會病變(例如黑色素細胞癌),必須追蹤,至於是否要提早切除?仍有爭議,此外也要考量巨大型的痣並不好切,有可能因面積太大而需要做植皮手術。

 

◎血管型胎記

因血管問題造成的胎記,稱為血管型胎記。血管型胎記可分三大類:

 

1.鮭魚色斑(salmon patch)

是最常見的血管型胎記,周琪主任表示,國外對鮭魚色斑有一些有趣的別稱,例如因為常出現在眼皮,所以被認為是天使在眼皮上留下吻痕,而有「天使之吻」(angel kiss)之稱,也可能因為發生在後頸部,被認為是送子鳥叼起孩子脖子送到家裡時所留下的印記。

 

劉權毅醫師表示,鮭魚色斑好發於白人,一半的白人小孩出生就看得到,常見於眉心或額頭處,也有些出現在後頸部,大約在1~4歲這段期間會自行消失,不需太擔心。

 

2.葡萄酒色斑(port-wine stain)

血管畸形(血管成形不良),可分微血管型、靜脈型、動脈型以及淋巴管型,最常見的是葡萄酒色斑(一種微血管型血管畸形),臨床偶爾會有這樣的案例,患者臉上出現紅通通、界線非常清楚的斑,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。

 

葡萄酒色斑不會自動改善或消失,一開始是淡紅色,慢慢轉為深紅或葡萄酒色,好發率約在千分之一,算是蠻常見的斑,常發生在臉部,往往呈現一大片。現在醫學進步,已經可以採用紅寶石雷射或染料雷射做處理,至於手術或冷凍治療,通常在雷射無法治療之下才會考慮。

 

除了長在特殊位置(如眼周),通常葡萄酒色斑不一定要治療,唯一擔心的是對心理層面的影響,而要不要提早治療,有醫師認為避免影響孩子心理狀態,可以早點處理,不過要考量的是太小的孩子會亂動,接受雷射時無法配合,建議大約6歲以後較能溝通,可以配合時再進行,治療過程採局部麻醉,不會有疼痛感,但因為無法一次解決,患者要有耐心配合。

 

周琪主任指出,葡萄酒色斑最需要擔心的就是可能發生在腦部,進而發生癲癇,癲癇不好控制,必須先做藥物控制,必要時可能要開刀將瘤切除,不過有可能再長。

 

3.血管瘤

是另一種常見的胎記,血管瘤分好幾種,和小朋友相關的有:

()嬰兒型血管瘤

像草莓一樣鼓出,半年內越來越大,之後又慢慢變小,大約2~3歲會自行消失,周琪主任表示,是否要治療必須看長的位置,例如長在眼皮影響視力發展,長在嘴巴旁影響寶寶喝奶,或有些位置會因磨擦造成出血,才需進一步處理,否則小寶寶並沒有特別在意外觀的問題,家長不必急著在嬰兒時期將它去除,只要多觀察,等大一點再做治療。

 

劉權毅醫師表示,嬰兒型血管瘤發生率女多於男,可以再分:(1)局部型,只在某個部位出現。(2)分節型,在某部位出現一大片,再延伸到其他位置,例如臉上一片,可能延著神經走,而出現在頸部。

 

()先天型血管瘤:一出生就有,或出生幾天就出現,多數會自行消失,有些很快速消退,有些不大會消退,無論屬於那一種,最後多會消失,只剩一個印子。

 

「黑半臉」,太田母斑造成

偶而會看到「黑半臉」的胎記,到底屬於那一種胎記,要看顏色,若是葡萄酒斑,可能顏色很深,遠看像是黑色,而大部分「黑半臉」多是太田母斑。

 

太田母斑是以日本人命名,早期常在路上看見這類案例,現在很少,因為多已接受治療,太田母斑也算是先天的母斑,多出現在單側(包括上臉部、臉頰或眼部、額頭、太陽穴等部位),屬於真皮層的色素增生,多在小時候就有,且會越來越明顯,到國、高中時會定型,大概是雞蛋大小或手掌大小,多呈現青灰色。治療太田母斑並不難,可採用紅寶石雷射或銣雅鉻雷射去除,由於必須分多次治療,所以患者要有耐心。

 

另外有一種伊藤氏母斑(ITO),與太田母斑很相似,不同的是長的位置,伊藤氏母斑常出現於肩膀。還有一種後天型的崛氏母斑(Hori),多同時發生於兩側,好發在臉部,有些有家族性,有些屬於偶發型。同樣是後天發生的貝克氏母斑,則是呈現一大塊,而且會長毛。

 

胎記也可能長在眼睛

胎記不只長在皮膚,還可能出現在眼睛,例如太田母斑也會侵入到黏膜處,包括眼睛的結膜、鞏膜,甚至牙齦都有可能。又如臉上葡萄酒斑延著神經結分佈,可能長在眼睛附近,甚至跑到眼睛裡,都會造成健康上的影響,建議每年要給眼科醫師檢查。此外,血管瘤如果長在眼睛,也會壓迫到眼球,造成複視、斜視。

 

絕大多數胎記都是屬於良性,但也有惡性的胎記,例如先天性黑色素細胞癌,但很罕檢。此外,巨大型先天性母斑也要注意極少數有惡化的可能,所以必須每年追蹤檢查。

 

家長的觀察重點

家長在照顧寶寶過程中,建議遵循以下幾個觀察重點:

*小朋友有蒙古斑可不需特別處理。

*只一、兩顆(例如咖啡牛奶斑),一樣可以不理會,但若是很多顆,必須給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做診斷。

*如果是血管瘤、血管畸形(如葡萄酒色斑),只要長的位置會影響器官功能,要趕緊給醫師檢查。血管瘤常會自行消退,而多數的血管畸形只會影響美觀,對健康不會有危害,所以可以等長大後再治療。

*很小就有痣,要看大小,小顆只需觀察,大顆則要經常追蹤檢查。

*只要長在眼睛,一定要趕緊就醫治療。

*有異常的斑,建議家長用高解析度相機(最好是單眼相機)經常做紀錄,拍照時旁邊放尺或筆,可讓醫師做比對。

 

周琪主任也特別提醒家長,多觀察孩子身上的斑、痣顏色變化,如果越來越大,顏色變得複雜,或呈現兩種顏色,要擔心突變的可能,必須請醫師鑑定,建議先讓兒科或皮膚科醫師排除重大問題,再做後續追蹤,也可以在寶寶出生後打預防針時,諮詢醫師或請醫師做初步診斷。

 

 

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『部份』轉載(請勿全文轉載),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該篇文章超連結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

讓孕婦難入眠的N個癢癢問題
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417836734

 

專門欺負孕婦的肚皮癢--「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」
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372973982

 

 

 

 

DSC_2153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皮膚科劉權毅醫師 的頭像
    皮膚科劉權毅醫師

    皮膚科 劉權毅醫師

    皮膚科劉權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