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媽咪寶貝> 2015 年 3 月刊 諮詢/皮膚科 劉權毅醫師& 婦產科 王中川醫師
媽咪懷孕期間身體會因荷爾蒙改變而出現許多不適,皮膚也一樣可能因懷孕引發一些搔癢問題,嚴重甚至無法入睡,影響生活品質,大部份孕期皮膚搔癢不會有太大影響,但如果讓孕媽咪感到很困擾,甚至癢的越來越厲害,還是及早請醫師診治。
延吉美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劉權毅表示,懷孕期間可能出現會引起皮膚搔癢的疾病主要包括五大類:
(一)妊娠期異位性發疹(Atopic Eruption of Pregnancy, AEP)
包含三個疾病:
1.妊娠期結節性癢疹:好發於懷孕第二、三期,主要發生在手、腳、手背,出現一顆顆丘疹,會搔癢,沒有水泡,產後即消失,是可逆性的皮膚癢症。
2.妊娠期搔癢性毛囊炎:發生在懷孕第二、三期,與痘痘不同,沒有粉刺,也不會長在臉上,多出現在軀幹、背部、胸部,但不會長在妊娠紋的地方,一樣也是可逆的,生產後會恢復正常。
3.妊娠期濕疹:在AEP當中佔最多(約50%),出現在手、身體,患處常出現因為搔癢而抓破皮的結痂,以及疹子、紅斑等。
有研究發現,在AEP患者當中,有20%病人在懷孕前就有異位性皮膚炎,懷孕後更惡化,80%懷孕前並非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到懷孕後才出現,產後又會恢復。我們無法事先預測那些孕婦會出現AEP,不過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多在成年後消失,如果到了成年還有異位性皮膚炎,多半比較嚴重,這些患者懷孕後症狀會更嚴重。
(二)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(簡稱PUPPP)
好發於高齡產婦,有研究指出,少數會在懷孕前期或產後才出現,不過幾乎多在懷孕後期發生,生產後一兩天就消失。這類皮膚疾病主要特色包括:
*沿著妊娠紋長,與妊娠期搔癢性毛囊炎不同,所以多出現在肚子。
*呈現同心圓分佈,但不會長在肚臍。
*嚴重時開始往臀部、大腿、乳房蔓延,但很少高過胸口,所以臉部不會有。
*多胞胎或胎兒體重較重的孕婦,比較容易發生。
*孕婦體重增加太多,例如二十幾公斤,或者多胞胎,風險也比較高。有研究發現原因可能因為孕婦肚皮撐太大,膠原蛋白斷裂情況較嚴重,而引發免疫發炎反應;也有研究發現媽媽的的皮膚切片找到胎兒DNA,推測也可能引起發炎反應。
體重增加過多、多胞胎,屬高危機群
鹿港基督教醫院婦產科王中川醫師表示,妊娠蕁麻疹原因不是很明確,推測可能和懷孕期體內荷爾蒙濃度改變有關,加上胎兒體重增加,肚子被撐大,以及荷爾蒙改變而影響腸胃道消化功能等因素造成,也有研究認為可能是胎兒細胞進到母體內刺激免疫反應所導致。
發作時患處會出現紅腫、丘疹、斑塊,有明顯搔癢,由於和皮膚過度伸展有關,所以較少在懷孕早期,而且懷第一胎、懷多胞胎、孕期體重增加過多,都比較容易有妊娠蕁麻疹,此外,以前有過蕁麻疹,懷孕期間發生機會也較高。醫師在問診時會以懷孕週數、發生部位做判斷,並詢問相關皮膚病史、家族史、接觸史等等,並判斷是屬急性期或慢性期,同時排除感染問題,必要時需會診皮膚科或免疫專科等其他專科醫師做診斷。
妊娠蕁麻疹用藥多屬B級,不影響胎兒
王中川醫師表示,大部分孕婦會盡量避免使用藥物,所以剛開始先給病人做衛教,若未改善,再使用藥膏,更嚴重時則需要口服藥物治療,這類藥物多屬B級藥物,而且妊娠蕁麻疹多出現在懷孕中、後期,胎兒器官已生長完全,對胎兒不會有影響,孕媽咪不需擔心,假如症狀嚴重卻一直隱忍,除了不舒服之外,也擔心抓破皮造成結疤、色素沈澱,甚至引起感染,後遺症反而更多。
孕婦的產前衛教重點包括:
*穿著寬鬆衣服以減少磨擦、刺激。
*洗澡水勿過熱,洗後做好皮膚的保濕,並避免泡澡。
*皮膚搔癢時可用毛巾稍為冰敷。
*避免咖啡、酒等飲料,油炸食物也要少碰。
*多蔬果、適當水份攝取,保持腸胃健康。
*充足睡眠、適當紓解壓力,保持好心情。壓力會干擾免疫系統,研究發現妊娠蕁麻疹患者皮膚週邊有很多淋巴球產生發炎反應,睡眠不足、壓力過大都會有影響。
為避免孕婦體重增加過多而提高妊娠蕁麻疹機會,建議孕媽咪懷孕初期體重增加2~3公斤為宜,中期約4~5公斤,後期增加4~5公斤,總共以增加10~12公斤最恰當。
(三)泡疹樣膿痂疹
劉權毅醫師表示,泡疹樣膿痂疹是比較少見的皮膚疾病,長的有點像乾癬,好發於懷孕第三期,產後會消失,發生時會出現像濕疹的丘疹,而且有膿皰,此疾病會影響胎兒,造成早產或胎兒體重過低。
(四)妊娠膽汁淤積症
好發於懷孕第三期,類似濕疹,有丘疹、脫屑,而且會出現黃疸,必須直接到婦產科進行診治。
有說法指這類患者在發病前,即懷孕第一、二期時就已經有跡象,皮膚會先出現搔癢,可能持續幾個月,後期出現疹子及黃疸,產後會消失。但是會影響胎兒,而且日後媽媽膽結石機會會增加,可能與懷孕期身體激素改變有關,包括動情激素、類前列腺素的影響,影響膽汁代謝所致,比較麻煩的是第一胎有,第二胎還會再發生,而且以抗組織胺治療效果不佳,是比較難治的疾病。
(五)妊娠期類天皰瘡
發生原因可能因為懷孕後激素改變,使媽媽遭受免疫細胞攻擊造成,身體有丘疹、水泡,和前述疾病不一樣的是不易侵犯手掌、腳掌、臉部,其他位置都可能長出水泡。此疾病好發於懷孕第二、三孕期,有些會在產後發生,若在產後出現,可能持續三、四個月才會消失,出生的寶寶也可能受影響而長出水泡,即所謂「新生兒妊娠期類天皰瘡」。
泡疹樣膿痂疹、妊娠膽汁淤積症、妊娠期類天皰瘡皆屬比較罕見的孕期皮膚疾病,但是會影響胎兒,治療上較棘手。至於妊娠期異位性發疹、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就不會有太大影響,孕媽咪可以比較放心。
必要時請醫師給予藥物治療
這些皮膚疾病,孕婦無法初步做自我判斷,一旦出現上述症狀,表示已經處於發炎狀態,如果不靠藥物止癢,必須有超強意志力,若使用痱子膏、綠油精、冰敷等輔助方式,效果不大,最好找醫生使用藥物治療。
有完整證據顯示許多藥物對胎兒是很安全的,有經驗的皮膚科、婦產科醫師,會開些沒有負面影響的藥,假如還是不敢用口服藥,建議至少要使用外用藥膏,前面敘述這五類疾病在治療上以類固醇為主,對胎兒沒有影響,只要適度使用,進入體內的量很低,要再進一步影響胎兒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。
孕媽咪生活中應注意事項
針對這些讓孕媽咪皮膚癢不停的疾病,很難及早做預防,不過建議在平時遵循幾個原則,可讓肌膚維持比較健康狀態,降低皮膚疾病的威脅。
*穿著以透氣、寬鬆為主:
懷孕時體重增加,皮膚被撐開,新陳代謝增加,皮膚容易流汗,變得比較敏感,建議少穿質地粗糙、人造纖維衣服,尤其已經出現癢症,再穿毛料衣服,會更加重搔癢程度。建議穿透氣、寬鬆、吸汗衣服,以免因為太緊太貼身,增加和皮膚磨擦甚至破皮感染的機會。
*選擇溫和天然清潔產品:
溫和、無刺鼻香味、天然成份產品,比較能降低皮膚過敏機會。此外,現在衛生條件很好,皮膚比較沒有髒的問題,所以應盡量避免使用清潔力太強產品,或是可以將用量減少,加水稀釋再使用。
*洗澡水溫不能太高:
懷孕期體重會增加十公斤左右,血流量大幅增加,周邊血液循環多,重要器官的血量會變少,洗澡水太燙,皮膚表面一直蒸發,器官相對缺乏血量,比較容易缺氧,所以洗澡時水溫不要太熱。
*避免易過敏食物:
如果原本就有異位性皮膚炎,懷孕後會更嚴重,建議避免蝦、螃蟹、堅果類等容易過敏食物,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孕婦吃這些易過敏食物,寶寶出生後過敏風險較大。
*避免生冷、燒烤、炸辣食物。
不同季節保養原則有差異
在肌膚保養部分,選擇保養品應避免人工香料、防腐劑,盡量挑天然成份產品,現在市面上很多這類產品,消費者不難買到。此外,孕媽咪也特別擔心妊娠紋,開架式藥妝店有很多乳液、乳霜產品,添加維他命E,可滋潤皮膚,但是要藉由擦妊娠霜、妊娠乳將斷裂的膠原蛋白補回來是不可能的,不過具滋潤功效的產品,能讓皮膚不容易因為被撐開而出現妊娠紋,而一旦出現,是無法用產品補救的。
肌膚的保養原則,在不同季節會有一些差異,孕媽咪夏天皮膚特別容易出油,皮膚容易長出痘痘或出現毛囊炎,最好注意穿著透氣、寬鬆的衣服,出油很明顯就要避免過度使用乳液、乳霜;冬天氣候乾冷,不像夏天那麼容易冒油,保養時應該加強滋潤。有些媽咪會選擇成份單純、無傷害性的凡士林,除非皮膚過油,或已經出現毛囊炎,否則在皮膚狀況正常的情況下,可使用凡士林塗抹在手、腳、肚子或嘴唇,解決皮膚的乾澀問題,至於臉部則建議使用比較好的產品。
避免自行買藥處理皮膚問題
皮膚問題如果自行判斷及處置,很可能加重搔癢程度,常見就是自己到藥房購買複方藥膏,如果錯用了不該用的抗黴菌藥膏,會使搔癢症狀更嚴重;也有因為買到不適當藥膏,例如出現妊娠紋,顏色會加深,甚至有咖啡紅等色素沈澱,讓孕婦因為太心急而錯用A酸,卻不知孕婦使用A酸有可能造成畸胎;也有媽咪因懷孕後期臉部肝斑很明顯,一樣誤用A酸或對苯二酚,這都是很危險的。包括乳暈、腋下變黑等,都是孕媽咪特別在意的皮膚問題,媽咪別急著自我處理,應該交由專業醫師診斷。
孕期間第一次發生皮膚問題,最好就醫診斷,尤其出現水泡,一定要由具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做判斷,因為有些特殊疾病,有可能需要進行切片檢查,所以如果是輕微出疹,婦產科醫師可以幫忙解決,但是無法改善時,應積極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。
孕期皮膚難免會發生狀況,當搔癢問題嚴重困擾到孕媽咪時,一定要尋求醫師協助,才能避免皮膚癢不停而影響到睡眠品質。1
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『部份』轉載(請勿全文轉載),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該篇文章超連結。
❤延伸閱讀❤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372973982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366859613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