蟹足腫指的是一種特殊體質,在創傷的地方形成異常肥厚的疤痕,所謂創傷不單指刀割傷、手術縫合處、車禍擦傷,甚至連針刺傷、疫苗處、燒燙傷、擠壓過的發炎痘痘等,只要有痣這種疤痕體質,都可能形成新的蟹足腫。
因為疤痕組織異常增生,使得本來應該是小小的傷口,變得蔓延、腫脹,過度的角狀增生有如螃蟹的腳,故稱「蟹足腫」。在台灣,常見造成蟹足腫的原因包括打卡介苗處的上臂、長痘子的前胸或下頷、開胸手術傷口、剖腹產傷口等,輕者呈腫脹、紫紅、發癢,重者蔓延造成關節攣縮。雖然說各個位置都有可能產生,但統計起來似乎身體上半部的皮膚機率比較大,尤其是皮膚張力較大的上臂、上背、肩膀及前胸。
(胸前蟹足腫)
體質及外傷是形成蟹足腫的兩大原因,少數的蟹足腫患者還發現有遺傳性,且有家族蟹足腫病史的人,症狀也比較嚴重。有蟹足腫體質的人,不一定每一次傷口都會形成新的蟹足腫,或者也有可能創傷後延遲一年才發病。有時候它會急速擴張,有時候又會停頓成長,但很少自行消退。
蟹足腫體質一直都是女生永遠的痛,因為只要穿耳洞、剖腹產、手術拉皮回春,甚至時下流行的微整形等,都有可能形成新的蟹足腫,而且無法事先預測。那麼一旦遇上了,該怎麼治療呢?
(下巴長痘痘造成的蟹足腫)
蟹足腫的治療非常多,但沒有任何一種是絕對有效,目前國際共識仍是多管齊下的複方治療,包括外用塗抹類固醇、類固醇貼片、矽膠貼片、除疤凝膠、局部注射 (如類固醇、MDS、verapamil、bleomycin、5-FU等)、冷凍治療、雷射、干擾素、電流刺激。很多病人都會問,為何不開刀切除呢? 開刀本身就是創造一個新傷口,既然有這種體質,難保不會再形成更大的蟹足腫。不過,有些有經驗的醫師,在詳細評估過病人狀況及利弊得失之後,仍可嘗試疤痕整形手術加上術後藥物預防。
蟹足腫經過治療後,有些人可以改善到平整、不痛不癢、甚至沒有色差,但長期追蹤發現仍有10-50%的復發率。最好的方法其實是預防,盡可能減少外傷。
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『部份』轉載(請勿全文轉載),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該篇文章超連結。
❤延伸閱讀❤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9204601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9204586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9203593
http://yanjis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9200383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