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皮妙市場越來越熱鬧了,從第一台picosure (Cynosure)開始便話題不斷,然後是picoway (Candela), pico Q (Cutera), Discovery (Quanta)。今年加入 Pico Plus (Pico+4, Lutronic)及picocare (WON Tech), 預計2018年會再增加piQo4 (Lumenis),到時候是六家皮秒鐳射機器撕殺了。

網路上充斥着皮秒鐳射的資料,把三台或四台雷射拿來比一比,像水果日報一樣做了個誰勝誰負的表格唾手可得,不過這大部分的資料都是網路寫手做的,到底可信度有多少?雖然說數字會說話,但數字卻不能代表一切,一樣的高低數字順序,經過不同解釋之後卻又不是原來的排名了,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不要說民眾看不懂,連剛入門的醫生都頭大了。

 

 

皮秒如何比較:

1. 光束輪廓 (beam profile):平頂 (flat-topped), 高斯 (Gaussian), 同心圓。

2. 脈寬 (pulse duration):350~750ps。

3. 脈衝模式 (pulse modes):ps +/- ns +/- ms。

4. 峰值功率 (peak power): Discovery 1.8GW, picocare 1.09GW, picoway 0.9GW, picoQ 0.81GW, picosure 0.36GW

5. PMI (photomechamical impact): 代表擊碎色素顆粒的指標。PMI≧1代表能有有擊碎的效果。

   要先有兩個觀念,1)同樣peak power的情況下,越小的顆粒PMI值越低。2) PMI值越高,擊碎的效果越好。

   -> 因此,越小的顆粒,需要越高的peak power。

6. 波長 (wavelength): 不過這個沒什麼好比的,因為只有picosure是755nm, 其他都是1064/532nm雙波長。事實上,各家機器紛紛都推出新的波長系列,譬如picoway的785nm, picoQ的670nm, Discovery的694nm (Ruby), pico+4的595nm及660nm, piQo4的585nm及650nm。picosure看到大家都是1064/532nm雙波長,近期也加入了新的1064 & 532nm行列。總結來說,現在是各家都有從五百多到一千多的短、中、長的波長了。

 

7. 雷射誘導光分解效應 (laser induced optical breadown): 簡稱LIOB,有別於傳統雷射的LITB (laser induced thermal breakdown) 需以載色體chromophore作治療目標,LIOB跳脫了以endogenous pigment為目標的概念,自此皮秒雷射來到了non-thermal的高度。


8. 飛梭fractional技術:聚焦vs蜂巢(或類蜂巢):在fractional方面,picosure和pico Q都是用蜂巢狀的技術,前者採用蜂巢透鏡(diffractive lens array, DLA; 或叫focus lens array, FLA),後者採用黃金蜂巢透鏡(microlens array, MLA)。而picoway、Discovery和pico+4比較接近,用的是聚焦式技術,picoway採用全相聚焦透鏡(holographic optic),Discovery採用Refix鏡片(FraxTip lens),而pico+4用的是一般顯微透鏡。picocare用的是HEXA智能透鏡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皮膚科劉權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